快捷搜索:  

冒牌“抗英强人”颜伯焘

"冒牌“抗英强人”颜伯焘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"

道光帝在位期间,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,尤其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尤甚。在抵御英国(Britain)侵略军的战斗中,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卫国英雄,如林则徐、邓廷桢、关天培、葛云飞等人,但也不乏有“冒牌货”,明明打了场大败仗却谎称大胜,实在是恬不知耻。其中,闽浙总督颜伯焘便是典型代表。

颜伯焘,字鲁舆,广东省连平县人,生于官宦之家,祖父颜希深曾任兵部侍郎、云南巡抚,父亲颜检历任直隶总督、漕运总督,都是深受朝廷器重的能员。颜伯焘自幼便以父祖为榜样,希望(Hope)通过科举入仕,并最终达成致君尧舜、名留青史的梦想(Dream)。由于颜伯焘天资聪颖、好学上进,因此年仅22岁便考取嘉庆十九年(1814年)的进士,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,成为帝国高级储备官员。

在翰林院历练一段时间后,颜伯焘先后担任武英殿提调、戊寅恩科四川副主考,从道光二年(1822年)开始外放生涯。此后18年间,颜伯焘历任陕西延榆绥道、陕西督粮道、陕西按察使、甘肃布政使、直隶布政使、陕西巡抚、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等职务,跻身封疆大吏的行列。

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,属于激进禁烟派的闽浙总督邓廷桢因为遭到主和派的诬陷,虽然在厦门击退英军的进犯,但依然被道光帝罢职,颜伯焘奉命主政闽浙,时在1840年9月。

1841年3月,颜伯焘抵达厦门后,立刻着手改造防务,厦门炮台正式竣工,而它也是当时祖国境内最强大的海防要塞。颜伯焘自信,凭借如此坚固的海防工事,必能让英军望而生畏、知难而退。

1841年8月21日,英国(Britain)舰队离开香港,5天后即到达厦门海面。战斗在当天下午(Afternoon)1时45分打响,颜伯焘坐镇城中,亲自指挥厦门岛南岸、鼓浪屿、屿仔尾守军开炮,三面兜击来犯之敌。但令颜伯焘绝对没想到的是,仅过了1小时20分,鼓浪屿3座炮台便被敌方打哑,而正式开战2个小时后,英军即在厦门本岛登陆。15分钟后,石壁阵地陷落,全岛各阵地至此均告失守。

目睹炮台被摧毁的惨像后,颜伯焘痛哭失声,然后率领文武官员连夜逃往同安,守城士兵也随即逃之夭夭。在这场战事中,清军战死总兵1员、副将以下军官7员,伤亡士兵难计其数,而英军则仅有1死16伤。战后,担心受罚的颜伯焘讳败为胜,谎称击沉英轮1艘、兵船5艘。因此,当消息传至首都后,被蒙蔽的道光帝君臣大喜过望,而颜伯焘俨然成为抗英“英雄”。

不过,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”,道光帝最终还是查知实情,并以“未能进剿”之罪将颜伯焘革职回原籍。颜伯焘在家闲居12年,直到咸丰四年(1854年)才被重新起用,到江苏会办江南军务。次年(1855年),63年的颜伯焘病死在任上,朝廷按例追复他的闽浙总督职务,并追加兵部尚书衔,也算是对他“积极”抗英的褒奖了。


颜伯焘,抗英,英雄,总督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323) 踩(90) 阅读数(3090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